鄭州美術館新館及鄭州檔案史志館位于站前大道以東、匯文路以西、渠南路以南、傳媒北路以北區域。1月17日上午,鄭州裝修網了解到,鄭州美術館新館及鄭州檔案史志館位于一個巨大的建筑體中,主體結構已經完工。
“美術館新館是純鋼結構,有四層,在2018年元旦前后鋼結構完工。”中建七局鄭州美術館新館及鄭州檔案史志館現場執行經理李長水說,鄭州檔案史志館有6層,2樓是史志館,其他樓層是檔案館。目前,這些項目正在砌墻,并進行粉刷準備。這些館預計于2018年底竣工,2019年投入使用。
鄭州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該項目的工作人員說,建筑采用淺灰色預制混凝土裝飾掛板(仿石材),硬朗沉穩的質感符合中原大地的人文氣質,結合石窟元素的參數化表皮,虛實相間,若隱若現,白天渾然一體,夜晚靈動閃耀,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建筑室內立面采用素混凝土材質,呼應外立面的開洞做法,采用小尺度的網格進行控制,用山水畫的肌理組成室內圖案,給人以人在畫中游的唯美觀展體驗。”上述工作人員說,美術館中部東西向設置中庭,公共空間以東側文化廣場作為對景,通透開放。環繞中庭設置余留空間,打破傳統中庭回廊式布局中各展廳封閉的狀態,可設置臨時展覽或雕塑小品,人們在行進過程中,虛體與實體交錯出現,提高觀展體驗。“開幕式大廳緊鄰室內通高公共空間和室外活動平臺,左右通透,獨立而不封閉,滿足隔音需求,具備將公共活動往大廳外延伸的可能。室外活動平臺位于兩館中間,是一個開放的共享空間,平臺設置雕塑廣場,可提供室外活動場所。”
工作人員表示:“檔案館的公共性較美術館稍弱,且需要相對安靜完整的空間環境,因此我們用一個通高邊庭串聯一二層公共區域,三至六層為檔案館辦公、檔案區域,借助邊庭活躍空間氛圍,塑造良好的辦公環境。”
設計丨新館呈方正“斗”形以統一整體的現代建筑再現華夏文明神韻
“從整體上看,鄭州美術館新館及鄭州檔案史志館像一個方正的‘斗’形。”李長水說。
他表示,新館設計追本溯源,提倡回歸“古拙”,總結中原藝術品共有的形態要素,選取中華藝術的“最大公約數”——“斗”形作為建筑母體,連接鄭州的歷史與現在,以統一整體的現代建筑語匯再現華夏文明的神韻。
“建筑及藝術經歷從簡約到繁復,再回歸簡約的發展趨勢,探尋華夏原始審美,從仰韶、商周文化的青銅器、玉器的簡約線條中吸取靈感,營造雕塑感強的建筑形體,符合美術館建筑應有的藝術氣質。”他認為,設計從鞏義石窟中抽象出圖底關系并參數化演繹成建筑表皮肌理,采用陰刻的手法注入地域性元素,打造獨有的文化地標。
現場工程師介紹,新館以一個方正的“斗”形體量為基本原型,依照兩館獨立功能清晰明確地切分為兩個體量,并形成中部共享空間。同時,在形體東南角面向兩軸交點擠壓體量,形成入口廣場,融入城市開發空間。“美術館中庭面向市民文化廣場打開,與廣場對話。同時,兼顧美學原則與內部空間需求生成立面采光表皮和屋頂展廳天窗,營造宜人的內部空間。”
綠色丨
收集雨水可用于綠化灑水、廣場道路沖洗等海綿城市理念貫穿新館
來到鄭州檔案史志館樓頂,參觀了雨水收集系統。
據現場工程師介紹,雨水由屋面收集通過管道匯流到蓄水池,經處理裝置處理后匯集到清水池,經消毒后用于綠化灑水、廣場道路沖洗、車庫地面沖洗用水等用途。這體現海綿城市的理念。
在美術館新館旁金屬骨架上搭設裝飾混凝土掛板樣品。一塊有三米高,一米七寬。人工剔鑿的條形紋理,彰顯藝術氣息,灰色材質使建筑顯得大氣厚重。
投入使用之后,新館有啥特色呢?據了解,新館南側及東南角設置人行出入口及廣場,引入南側步行街、地鐵站和東側廣場人流。兩建筑入口明確分開,標志性強。同時立體規劃人行流線:向下在場地東南角設置下沉廣場,人流可以通過下沉廣場直接進入地下商業內街,并通過交通盒直接進入美術館門廳;向上通過緩臺階進入建筑中部廣場,并通過通廊可從北側串通,直達北側公交站點。
人車分流,也是新館的特點。李長水說,該項目地下一層與地下商業街連通,在地塊東南角設置下沉廣場及地下商業內街。地下二層與地下交通環廊連通,機動車可直接駛入地下車庫。“場地南區作為場館的入口前區,摒棄傳統冰冷的大片硬質廣場的做法,采用綠化與硬地交織漸變,呼應立面肌理,建筑景觀一體化設計。從整個區域來看,南區綠化延續了基地南側綠軸的綠化肌理,是整個綠化系統向基地內的一個延伸。基地東、西、北側設置大塊完整的城市公共綠地。”
西區丨鄭州中心城區西部核心區建設提速西區潛力備受關注
鄭東新區,已成為河南的名片。而鄭州西區,也在加快自身發展速度。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劉社說,鄭州美術館新館及鄭州檔案史志館東面緊鄰區域城市主軸及片區文化廣場,南面緊鄰區域的步行商業休閑軸,西面是城市主干道,北面遙望干渠及城市景觀帶。它是南北城市主軸和東西文體活動綠軸兩軸交會的重要城市節點,并與博物館、大劇院共同組成文博藝術中心組團,在文化片區中扮演重要的形象展示、集散入口等位置。
沿鄭州隴海快速路高架橋一路探訪,發現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雛形顯現,酷似北京的“鳥巢”。實際上,已經有出租車司機把“鳥巢”當做鄭州西區的地標。
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鄭州中心城區西部核心區建設提速。“四個中心”項目包括奧體中心、市民活動中心、文博藝術中心和現代傳媒中心,一期工程將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建成。
昔日的“工業大區”中原區,也將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據介紹,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原區加快“生態中原、文化中原、活力中原、幸福中原”的“四個中原”建設,構建“一心兩軸三區六片兩園”的空間布局。鄭州站黃秀文了解到,“一心”,即鄭州中央文化區(CCD);“兩軸”,即沿中原路東西軸線和中央文化區南北中軸線;“三區”,即老城區,常西湖新區,中原新區;“六片”,即紡織服裝片區,家居片區,須水河片區,賈魯河片區,“四個中心”周邊片區,二砂文化創意園片區;“兩園”,即科研設計園區和環保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