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需要精裝房嗎?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業主在勞神勞力裝修完第一套房后,就在心里暗暗發誓:以后若要買房,絕對只買精裝房。從墻面粉刷到房屋設計,與裝修公司斗智斗勇,和建材商販討價還價,鋪磚、改電、換窗、選材……裝修不停,浪費不止,污染不息,麻煩不斷,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恐怕沒有幾個人內心如此強大,還想重演昨天的故事。
從1998年起,中國的房地產起于草莽,緣于投資熱和剛需硬的眷顧,似乎但凡是個房子都會有人買。然而時過境遷,在金融改革和純剛性市場需求日益放緩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必然會向理性回歸。我省住宅建設也不例外,近年來雖說取得了長足進步,居住環境和住宅品質不斷提升,但是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成品住宅比例較低,二次裝修造成主體結構破壞、資源浪費和擾民等問題時有發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毛坯房是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放眼世界,很多國家壓根兒沒有毛坯房的概念。為了使施工簡化,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日本的大眾住宅從外部結構到室內裝修,采用一體化流程,由開發商統一建造和裝修;在美國,開發商建造的房子是需要做好精裝修再交付客戶,并在建筑細節中體現了強烈的人性化和個性化特點,所有的細節和選項,全部明碼標價,客戶自由選擇搭配;在歐洲,新建住宅一般為裝修房,可以“拎包入住”,后期室內的環境美化主要靠大量的“軟裝飾”,如家具、窗簾、地毯、鮮花等,來體現室內裝修風格和主人的個性需求。
精裝房既是大勢所趨,又是國際慣例,為何推行起來卻困難重重?裝修質量堪憂是癥結所在。買精裝房“本為省心”、交房后卻“傷心維權”的案例在鄭州就不在少數:2013年鄭州恒大名都“火了”,開發商承諾1500元/平方米的裝修不達標,業主不得不全部拆掉后重裝;去年華潤悅府維權事件也鬧得沸沸揚揚,一棟樓25層以上的裝修質量明顯好于24層以下的,后來調查得知原來是分包給了一強一弱兩個裝修公司……要說恒大、華潤可都是聲名顯赫的大開發商,卻也“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似地紛紛中招,只能說市場上缺乏大量高素質的裝修隊伍,這注定會成為市場需求與現實狀況之間的主要矛盾。
我們之所以需要婚禮、畢業旅行、散伙飯等等儀式,就是需要一種儀式感給自己的未來賦予新的意義,或者讓自己和過去做一個正式的告別。與毛坯房告別,同樣也需要一點儀式感:品質優良的精裝房大家翹首企盼,卻不是說做就能做到的,不管是政策制定者、房產開發商,還是裝修公司、監管團隊,都注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妨慢慢來、不著急,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擁抱更好宜居環境的莊重儀式,一個可以跟過去的粗放裝修模式告別的制度性安排,需要一個共同見證建筑發展方式轉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