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李克強說,“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我們面臨著世界經濟短期難以走出低迷、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多重挑戰,必須上下同欲,切實把新的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各項工作中,著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中高速增長;著力加快產業升級,縮短新舊動能轉換期,提高質量效益,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
當前中國經濟復蘇比較虛弱。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6.9%,10月份經濟數據表現依然難言樂觀:除消費稍顯穩中有升的樂觀態勢外,其他10月宏觀數據欠佳——前10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10.2%,較前值的10.3%有小幅回落,再度刷新十五年來最低增速;10月進出口數據繼續“雙降”,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3.6%和16%,10月出口先導指數下滑至32.8顯示外貿形勢繼續不妙;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繼續回落,達5.6%,比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發電量的降幅也較上個月有所擴大,10月發電量445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2%,降幅較上個月的3.1%擴大。
此外,價格指數同樣難言樂觀:10月CPI同比上漲1.3%,不及預期(9月為1.6%);10月PPI下跌5.9%,為連續第44個月下滑。由此說明當前中國需求疲弱和產能過剩的壓力,未來一段時間工業生產領域的通縮壓力可能加大。
正因如此,國務院第一時間召開座談會,及時分析形勢、精準摸清問題、科學部署對策、強化落實措施,以此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座談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邀請的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來自宏觀經濟、金融、外貿等領域和機械、服裝、電子、鋼鐵、流通等行業。這表明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國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實體經濟的發展都是重中之重。
中國當前的經濟狀況使得市場和社會各界對宏觀政策寄予了很高期望。李克強在此次座談會上指出,要發揮財政、貨幣、產業、價格等政策的作用,注重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打好組合拳,找準平衡點,強化逆周期調節,穩定市場預期。用好積極財政政策空間,合理加大減稅力度,擴大有效投資。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以導向更突出的產業政策、更嚴格的標準和監管促進產業升級。
李克強的講話已透露出未來政策走向。在筆者看來,財政政策上,“擴大發債+結構性減稅”的政策搭配值得期待;貨幣政策上,低通脹率的情況使得繼續降息降準的幾率上升。不過,正如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所言,央行貨幣政策是否變化,取決于央行的中間目標,即M2增長率是否在12%左右,中央銀行一直盯著這個中間目標在調控。這說明央行一直堅持中性貨幣政策,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是在調節基礎貨幣供應,而不是為了刺激經濟而在放松或收緊貨幣政策。
央行最近對于通縮背景下的貨幣寬松政策的理性看法值得肯定。央行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和判斷后部署未來政策思路時,提出“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后,接著還首次提出“不能過度放水、妨礙市場的有效出清”,這種新提法釋放的信號耐人尋味。誠然,過度的寬松政策能夠給經濟增長帶來實際益處的不多,強化原有缺陷和問題的情況倒是不少。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結構缺陷沒有解決的條件下搞的任何量化寬松,都是對缺陷的錯誤放大。
當前,貨幣政策要對中國經濟穩增長作出更大貢獻,但不能再局限于不斷釋放流動性,當務之急是改變金融資源錯配的格局,從系統上來解決資金沉淀的問題,提高流動性的利用效率。政府仍需通過放松相應監管限制和大力發展國內資本市場等扶持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