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市規劃局:建地下隧道拆遷面積大 工程難度大、造價高 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后才更改的
開工日期還沒定 該方案正在鄭州市規劃局官網公示 可撥打0371-67188539反饋意見
最新規劃
農業路變身全程高架
農業路快速通道的交通規劃8月11日第三次被掛在了鄭州市規劃局官網,進行公示。
第一次是2011年3月,第二次是2013年11月。
根據最新規劃,農業路快速工程西起西三環以西雄鷹東路,東至中州大道以東金源東街,全長12.9公里。
按照規劃,
農業路全段為高架橋,其中桐柏路以西及南陽路以東為單幅橋,桐柏路至南陽路段,因為涉及鐵路技術要求、地塊因素,遂在現狀鐵路涵洞兩側規劃了雙幅橋。高架向西至白楊路西側落地,向東至馬莊街東側落地,并對現狀金水河橋加寬。
規劃高架主線雙向6車道,地面雙向8車道,其中中間兩車道為BRT專用道,BRT站臺將結合橋墩布置。
因為與西三環等多條道路相交,農業路高架沿途設置了三個互通式立交。這三處立交分別位于農業路與西三環、京廣快速路、中州大道交叉口等三處區域。
上下橋匝道,共設計了30處,分別位于農業路與瑞達路、電廠路、桐柏路、嵩山路、南陽路、豐慶路、文化路、花園路、經三路、東明路等交叉口。
最大變動
南陽路至中州大道段隧道變高架
跟上一次規劃相比,本次規劃的最大變更是什么?
2011年3月的規劃方案顯示,不同路段采用不同形式。農業路與嵩山路交叉口結合北編組站隧道規劃農業路下穿嵩山路;嵩山路至沙口路段為新修道路,維持現狀,可預留遠期擴孔條件;穿京廣鐵路段規劃對現狀涵洞擴孔。其他段規劃為高架橋。
2013年11月的第二個規劃方案則有較大變動。農業路東段南陽路至中州大道段將向地下發展,建雙向6車道的貫通隧道,農業路西段西三環至桐柏路段(冉屯路)將建雙向6車道高架橋,而下穿京廣客運線和編組站位置的涵洞將擴容。
跟第二次規劃相比,此次的最大調整就是將原有農業路東段南陽路至中州大道段的下穿隧道,變成了地面上的高架。
為何大變
建地下隧道拆遷面積大 工程難度大、造價高
之前建下穿隧道,現在建全程高架,為什么兩個版本的規劃,變化如此之大?
對此,鄭州市規劃局交通規劃處一王姓經辦人表示,促使方案進行大的調整,原因是多方面的。
她說,如果搞下穿,需要將現有道路拓得更寬,拆遷面積會更大,拆遷難度也會隨之增加。
“農業路的現狀,南陽路以東路段紅線寬度為41米,下穿編組站段紅線寬度為60米。如果設計為下穿隧道,下穿編組站那段的紅線寬度需要達到99.8米,如果設計為高架,只需要78.2米就可以。”“而且,地下管網也需要跟隧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果建隧道的話,這個改遷量也很大。”
另外,鄭州共有3條地鐵線路與農業路相交,施工難度太大,造價太高。
“修橋、修路不比別的工程,屬于公共利益,得老百姓點頭才行。”該經辦人說,之前的下穿隧道設計方案,公示期內很多市民打來反饋電話,反對建隧道,反對拆遷他們的沿街門面、學校,所以綜合各個方面因素后,決定采用拆遷量更小、施工難度更小的高架方案。
至于該工程的開工日期,鄭州市政工程建設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還沒接到任何消息。該規劃方案公示期截至9月10日,如果您有好的意見或建議可致電0371-67188539進行反饋。
有網友問,農業路一會兒建下穿隧道,一會兒建高架,規劃方案為何頻頻變更?這次能定下來嗎?
鄭州市規劃局相關經辦人:變更頻繁,最主要是因為農業路位于鄭州市城區內,道路狹窄,修建快速通道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加上農業路需要拓寬,涉及拆遷,市民的關注度也非常高。
這個方案是我們之前在市政府多次會議、聽取各個相關部門以及市民多方的建議后,重新規劃的。
至于是不是最終方案,現在不能確定,需要一個月的公示期結束,各方沒有太大異議才能初步確定下來,然后等該工程被列入城建計劃,發布建設前的批前公示,沒有大的異議后,方能最終確定。
開工后快速公交怎么辦?是否會停運?
鄭州市規劃局相關經辦人:具體是改線路,還是暫停一段,用接駁車進行運行,目前我們還沒有得到消息。
不過大家放心,但凡有大的影響交通的工程,市里都會讓交通部門制訂保通方案。在這次的規劃中,農業路未來的快速公交將采用隴海路同樣的模式,可雙向換乘。
之前鄭州市政府公布的農業路拆遷范圍,是否因為規劃的變更而進行調整?
鄭州市規劃局相關經辦人:之前市政府公布的拆遷范圍是按照下穿隧道那個方案來劃定的,如果這個方案最終確定為實施方案,拆遷范圍肯定會進行調整。
農業路兩側居民區不少,不少市民關心架起高架是否會帶來噪音污染?
鄭州市規劃局相關經辦人:市民打電話反映比較多的也是這個問題。噪音問題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比如聲屏障來消減的,工程是要經過環保部門環評的,包括應該離居住區多遠、多少分貝,都有相關規定。
征遷量變化不大,匝道段或將增加
昨日,農業路下穿征收指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規劃圖上的道路紅線和拆遷紅線不是一個概念,但兩者確實存在關聯。既然規劃已經做出調整,那么征遷范圍肯定會做改動。至于征遷范圍具體如何變動,他建議咨詢鄭州市征收辦。
鄭州市征收辦征收安置處一位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們也是剛剛拿到規劃局的最新規劃方案,正在核算沿線征遷量。
“根據最新規劃,農業路沿線整體征遷量最終不會變化太大。”她說,一方面不會像沿線市民所期望的那樣取消征遷,另一方面也不會大量增加拆遷量。但是下穿改成高架后,道路紅線增加2米的同時,沿線又增加了很多上下橋匝道。和下穿相比,上下橋匝道段肯定會增加征遷范圍,局部的征遷量將會加大。
而記者從規劃圖紙上看到,經三路附近、花園路附近、文化路附近、南陽路附近都有四條上下橋匝道,而紅線范圍也增加到73米。這些區域拆遷量會不會加大?相關負責人則說,這需要等具體征遷方案出臺。
“我們正在抓緊時間核算征遷量,預計近期就會完成。”她說,屆時會由沿線各區的征遷辦發布具體征遷范圍。
【專家分析】 設計合理對商業影響不大
網友和市民對農業路高架的議論和擔心有沒有道理?
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城鄉規劃院副院長俞雪雷解釋,目前城市快速路的三種主要形式就是地面、高架和下穿隧道,三者造價比例大約是1∶2∶3。一般來說,政府會首選下穿隧道,因為對居民影響較小。改變規劃可能是因為碰到了地下工程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管線、人防設施等,這些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但投資會更高,而且下穿隧道也可能對沿途周邊大樓的地基產生影響。
他介紹,城市高架不可避免會影響景觀,也會對道路兩側的餐飲、服裝等商業有一定影響,但是對寫字樓、機關單位、大學等影響不大。如果確定要建設高架橋,只要規劃設計部門對高架沿線商業區的公共服務交通設施設計合理,比如,人行道、過街地道或天橋等,就能減少對商業的影響。
高架后還能規劃修地鐵嗎?
專家稱,技術上沒有問題
此前,網上曾有人提出,走黃河路的地鐵5號線規劃離1號線太近,不如調整到農業路。由于農業路東段快速化工程原來規劃的是下穿隧道,如今改為高架后,能否再規劃修建地鐵呢?眾所周知,地鐵的地下面積比下穿隧道要少得多,而且也比下穿隧道深很多,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也小。
對此,俞雪雷表示,高架道路下修地鐵從技術角度來說,完全沒有問題。上海共和新路高架就是兩層高架,地鐵和車輛各占一層,進入市區后,地鐵才進入下穿隧道,仍與地上高架保持平行。但是他也提醒,軌道交通站點設置和高架建設最好同步考慮,以免造成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