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樓盤嘗試“新價格”
事例1:
今年1月份,中牟一個樓盤開啟了“新價格”,在節后推出了一批高層住宅房源,起價在5800元/㎡左右,均價則在6200元/㎡左右。這樣的價位讓許多購房者吃了一驚。
從去年起,該樓盤的在售均價一直保持在6800元/㎡左右。一些親歷現場的購房者告訴記者,現場一些售樓員直接說,每平方米價格比以前降了四五百元。記者對該項目所推房源以及銷售情況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均價在6200元/㎡左右的房源位置并不好,在社區中較為靠內位置,不臨近主干道。
有代理公司負責人表示,維持高價,量會走得很慢,該樓盤用相對非優質樓棟特價搶市場客戶,以保證其快銷及銷售指標。
事例2:
2月初,有購房者發現西區某樓盤逐漸對存量房展開調價。購房者李先生在此期間聽說,在售的房源多為90㎡、120㎡、140㎡,有些房源正在特惠,大戶房型的單價不到7400元/㎡。
日前,記者又向售樓部咨詢,推出的房源位于項目東側,售價在7300元/㎡左右,而目前主推則是另一區域,位置較好,密度稍低,單價在7800元/㎡左右。據了解,該樓盤價格此前一直走高,從最初的6200元/㎡上升到了目前的7800元/㎡左右。
對于此次部分房源價格出現的調整,銷售人員承認價格是比之前略有下調,“目前,市場剛需購房者需要有價格刺激才會出手,而且房源的地塊也沒有之前的好。”
“新價格”市場感覺挺好
后,市場不僅不排斥,接受度還很高。中牟推出“新價格”的這一樓盤1月后銷售明顯加快,較之2013年開盤6800多元/㎡價位時,去化率提升20%~30%。而西區項目尚在認籌情況也不錯。
有業內人士亦表示,這招其實是十分巧妙的價格策略。“房源位置不同,價格自然不同。上一期房源剩下的尾房,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推出做特惠,只要與本期在售房源相比有明顯降幅,就會很有吸引力。”
他舉例說,上一期房源的尾房價格在8000元/㎡左右,歷經大半年時間后以9000元/㎡價格做特惠,雖然比目前在售房源的10000元/㎡均價低了1000元/㎡,但還是比原先價格有所上浮。還有一種策略則是,將較好的房源制定一個價格,給買房人一個預期心理參考;然后推其他房源時,價格略有下浮,就能給買房人一種很劃算的感覺。
以往,開發商如何定價?“一般來說,在一個區域板塊內,樓盤之間會形成一個大致的價格,我們也會按照這個區域的價格進行定價,不論漲跌,步伐都比較一致。”航海路一樓盤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除了參考周邊項目,在自身定價上,開發商一般會給出一個“均價”,而增減的價格系數通常是由地塊區位、朝向、位置、景觀、設計、建筑密度、樓層疊加組成的。
高房價抗性較大“新價格”應對旺季
業內人士林先生表示,“尤其是唱空聲音較多的當下,為了給3月傳統旺季預熱,不少房企選擇一定的促銷或者讓利優惠,希望撬動被房貸收緊影響的客戶。”有些樓盤在推出不同產品時,價格在10%幅度內調整,是撬動市場的一種策略。“更多以優惠做噱頭吸引客戶。”
從市場情況來看,大戶型銷售較為緩慢,因此,大戶型的優惠、調價行為更加明顯,欲盡快清倉突出重圍。西區一樓盤案場經理張旭東認為,“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購房者對高房價抗性逐漸增加,2014年初肯定要緩一緩。”
另一方面,大多數開發商靠去年賺的錢已經可以“吃飽飯”,不太會主動割肉跳水。因此,部分開發商為適應市場做出調價動作以試探消費者,更多的是用相對“低價”吸引客戶,為旺季蓄客。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認為,樓盤嘗試新價格體系與即將到來的“金三銀四”不無關系,“三四月份,鄭州樓市會迎來階段性的開盤小高潮。大量供應意味著競爭激烈,三四月有望形成一波價格促銷、搶奪剛需的成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