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guī)則1:色差糾紛不了了之
色差是木地板選購安裝過程中最常見的困擾。據以往的投訴案例觀察,實木地板的投訴問題多存在兩種:一種是產品實際用料與產品介紹中的原材料不符;另一種就是實木地板出現嚴重的色差問題。只要地板型號相同,色差糾紛往往不了了之。
支招:消費者在選購時不但要記住型號,還要記住批次,如果出現色差問題,消費者有權投訴商家要求更換。業(yè)內人士也指出,“地板因色差產生的糾紛不在少數,在購買實木地板時,如果地板面上的節(jié)疤和周邊的木材脫離,就表示這種實木地板并非優(yōu)等品的木材制造,盡量不要選購此類實木地板,以免出現色差問題。”
潛規(guī)則2:最低消費加惡意損耗
上周林小姐在某建材市場購買木地板,銷售人員表示因其購買的數量不足商家規(guī)定的最小面積,除安裝費她要自行承擔外,還要加收100元的專門配貨費。
另外,鋪裝損耗也是消費者經常能遇到的事。有些不法商家惡意損耗,消費者很容易中招。汪女士給63平方米的房子裝修,卻用掉74平方米的木地板,多花了500多元。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木地板實際鋪裝的面積與包裝箱上標注的面積會有出入。消費者通常都會認為,自己花錢購買的木地板是實際鋪裝面積。對此木地板生產廠商并不買賬,工商部門調解多次往往無功而返。
支招:消費者買木地板時,一定要讓商家在銷售合同或購貨憑證上注明:木地板面積是產品面積還是實際鋪裝面積,最好讓商家在銷售合同或定金收據上注明商品計量標準和計算方法。
潛規(guī)則3:“花梨木”涉嫌“山寨”
洪先生去年10月4日在湖里某建材經營部買了一批售價高達73000元的某品牌“非洲花梨”木地板。商家承諾若提供偽劣產品則給予十倍賠償。今年7月29日,商家送貨上門,洪先生發(fā)現外包裝和木板上均沒有該品牌的標識,懷疑是假冒產品。與商家交涉后,對方答應更換木地板。但洪先生第二次提貨時,發(fā)現更換的木地板的產品標識等還是不符合國家標準。幾天后,商家將再次更換的木地板送上門時,他又發(fā)現這批木地板長有蟲子。商家上門拍照取證,但一直未予處理。
支招:通過混淆木種以提高銷售價格,也是商販最主要的欺騙手段。實木地板分優(yōu)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每個等級價格相差10%至15%,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的同時,也為不良商家提供了以次充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