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公司“跑路”,不是新話題,每次發生都讓消費者很受傷,而作為上下游的材料供應商和裝修業主很難通過法律手段挽回自己的損失,如何加強行業監管又一次成了業界關注的話題。
讀者投訴
裝修裝出一肚子氣
鄭州市民曹女士近日投訴說,2012年4月,經過熟人介紹,她與河南康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簽訂裝修合同。按照合同,基礎裝修費用為8萬元(包括地板、打隔墻、水電改造等),施工工期60天,主材工期50天,2012年下半年,除了預算中包含的花格隔斷和裝飾玻璃沒有安裝,大部分工程基本完成。今年年初,曹女士聯系康居裝飾的工程隊將掃尾工程結束,施工人員卻以木質花格隔斷尚未完工為由,不斷拖延工期。
更令曹女士氣憤的是,房屋的裝修質量出現了嚴重問題。去年冬天,曹女士發現墻面的踢腳線裂開了,陽臺下水道的地漏也被膠和雜物堵住了,管道疏通人員查看之后說必須把管道切掉。在此期間,曹女士曾多次聯系康居裝飾的施工隊來維修,施工人員口頭上答應,可8個月過去了,遲遲不見工程隊上門,隔斷和裝飾玻璃至今未安裝。
記者調查
裝飾公司人去樓空
7月31日,曹女士親自找到康居裝飾有限公司的辦公地點(位于金水路和東明路交叉口東南角亞神大廈六樓),卻不見其工作人員,詢問一樓保安得知,這家公司早就搬走了,曹女士再次聯系簽合同時的設計師尚先生,電話接通對方說打錯了,之后掛斷了電話。
按照曹女士提供的地址,記者來到河南康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辦公地點,上午11時,這里大門緊鎖,空無一人,只剩零星的宣傳頁。據一樓的保安反映,康居裝飾房租到9月1日到期,可兩三個月前就搬走了,現在連法人代表也找不到,曾有十幾家業主都是因為裝修問題來找過康居裝飾,有的是裝修出現質量問題,有的是裝修了一期工程結束,把二期的錢打過去,就找不到施工隊了。記者稍后聯系到了負責曹女士裝修的康居裝飾設計師尚先生,他表示,早在去年六七月份已經離職,目前也不清楚康居裝飾的情況。
“當初基裝只要8萬多元,而裝修過程中不斷加錢,至今花有十幾萬元了,作為工薪階層,都是從牙縫里省出來的錢,卻打了水漂。”曹女士對此非常氣憤,她表示,她現在只想找到這家裝修公司,要么重新裝修,要么賠款,不能不了了之。
業內“破譯”
非正規公司的幾個小伎倆
其實,曹女士的遭遇并不是個例,據家裝業內人士爆料,不正規的家裝公司有幾招慣用的騙術:一是前期故意漏掉一些基礎裝修項目,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簽單,然后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增項加錢,明目張膽地亂收費。二是采用不正規的合同,裝修基材的品牌型號標注不明,施工時更換單項材料,以次充好,賺取差價,或是購買三無產品,貼上標簽,使其搖身一變成為公司的品牌。三是為了減少成本,在隱蔽工程上采用達不到安全年限的低檔材料裝修,短期內或許沒出問題,可出了問題就找不到負責人,消費者便陷入被動局面。
鄭州裝修網內人士建議,為了避免落入家裝陷阱,業主在前期要和設計師溝通清楚,基材要找專業人士鑒定,尤其是隱蔽工程的材料;業主應選擇正規的家裝公司,質量和工藝更有保障。此外,一些業主裝修時選擇找熟人,而熟人并非都是專業人士,也不見得可信,曹女士的例子就是一個教訓,業主要實地考察家裝公司的資質和口碑,否則,熟人也可能會“好心辦錯事”。
專家“說法”
家裝從業者需建立個人誠信檔案
頻頻爆出的“跑路”丑聞,讓很多裝修業主頗感心驚,唯恐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記者調查發現,一旦家裝公司跑路,受損者很難追討損失。據鄭州市工商部門一位人士介紹,大部分的家裝公司都是以個體戶形式注冊,其注銷程序簡單,不用進行債務清算和公示,所以這也大大降低了很多人的違法成本,一旦此地經營不好,立馬跑到另外一地重新注冊個體戶圖謀東山再起,監管的漏洞,給這些不法的企業以可乘之機。
對此,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制度經濟學研究生所長、碩士生導師教授霍彥立認為,目前對家裝行業的約束仍只是停留在道德范疇,并沒有法律的強制約束力,除非是造成比較大的經濟損失,否則很難讓公安機關費心費力去追討客戶的損失。即使簽訂了比較完善的合同約定,一旦公司跑路,消費者因無法找到追訴主體,很難追究其責任。要改善行業監管松弛的局面,還是要加強行業監管,建立個人信用記錄,一旦有跑路等劣跡,禁止其以后從事該行業。
“完善的個人信用機制,就像高速路網一樣是網狀的,每個點都能相互連通,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有銀行才有信用評級,而且只限于金融服務。”霍彥立認為,“如果以后大家在做生意前都能查到他以往的經歷,我想很多人情愿選擇破產清算也不敢隨便‘跑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