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路游擊隊”時代一去不復返
35歲的劉蘭蘭,一直住單位分的房子,面積不到60平方米。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背景,前年夏天,她咬牙按揭貸款買了一套面積102平方米的商品房。
說起自己的第一次裝修經歷,劉蘭蘭坦言說那時候啥都不懂,根本沒有什么裝修風格可言,只是覺得簡單刷一下房子、鋪鋪地板磚、做個吊頂、櫥柜之類的就行了。經過朋友介紹,一支不隸屬于任何家裝公司的裝修隊開始施工,不到2個月,劉蘭蘭的家就裝修完畢,當時只花了不到3萬元。
“我們屬于普通家庭裝修,也并不需要什么個性化設計,裝修工人要是能把當時流行的豪華吊頂、精致木墻裙、防滑地磚等,都堆砌在我們的新房中,我都非常滿意了。”劉蘭蘭笑著說,如今再看當時的裝修,真的覺得“很土氣”。
9年前,鄭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舉著“裝修”、“吊頂”、“刮膩子”等牌子,蹲在馬路邊等待生意的短期裝修工人。由于他們流動性強,老百姓形象地給他們起名“馬路游擊隊”。雖然現在人們認為“馬路游擊隊”專業性不強,售后保障低,裝修質量不高,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家裝行業興起之時,他們是絕對的“主力軍”。
B 家裝觀念顛覆重視設計風格
還有半年時間,劉蘭蘭的新房子就要交房了。雖然離交房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她已經開始著手挑選家裝公司的事情了。這次,她堅決摒棄“裝修游擊隊”,而是打算認認真真選一家合她自己心意的家裝公司。
“首先,他們設計的裝修風格我很滿意;其次,用的施工材料什么的,必須環保、健康;最后,公司的服務要好,我可不想因為裝修給自己找氣受。”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劉蘭蘭坦言,資金已不是牽絆她家裝的首要因素,她最看重的還是家裝公司能否給她提供個性化的設計和細致的售后服務,使得裝修提升她家的生活質量和品位。
劉蘭蘭說,像他們那個家屬院,很多人都是同一時間裝修的,那時候不講究什么個性化,基本上都是一個風格。
“當時很流行‘奢華風’,特別是一些有錢人偏向金光閃閃的住房,家里不管面積有多大,都想做一些羅馬柱、復雜吊頂的裝修,裝修風格比較繁瑣。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則喜歡實木原色的包裹,比如包門、包窗臺等。那時候的裝修都是跟風,沒有什么獨特的設計風格,一個小區里,樓上樓下的裝修風格都差不多。”
從沒有風格,到要求個性化的裝修風格,這9年,老百姓對家裝的觀念有了顛覆性的變化。
C 家裝公司爭相提高設計本領
2003年到2005年間,落戶鄭州的家裝公司數量不斷攀升;2005年到2010年間,中原家裝行業迎來發展鼎盛時期,那幾年,家裝公司的發展最為迅猛。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那時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家裝公司打出的廣告牌,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家裝公司還會在人民會堂、高檔社區、星級酒店等舉辦一系列互動活動,主動推銷自己。
陳永軍,資深設計師,對家裝行業有著深刻認識。他說,這9年,家裝行業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向前邁進。同時,這9年也是一個洗牌的過程。在此進程中,一些具有行業知名度的品牌家裝公司不斷形成,眾多一線品牌家裝公司逐步被老百姓接受,同時,一些未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家裝公司逐漸走向末路,或者正在經歷存活之痛。其中,老百姓的風格轉變和家裝公司的定位轉變,使他感觸頗深。他說,隨著環保材料的層出不窮和設計理念的更新變化,原先的裝修思路逐漸被“輕裝修,重裝飾”所代替,而一些真正接受了市場磨煉的專業裝修公司也開始快速發展起來。